功能纤维>>抗菌纤维
抗菌纤维的制造方法很多,如对化学纤维的高分子结构进行化学接枝或改性,也可通过物理方法使抗菌剂混入到纤维内部,或者利用复合纺丝技术等,其中以共混方式应用较多,即在合成纤维纺丝阶段,将抗菌剂混入聚合物中进行纺丝。
目前常见的共混抗菌纤维有以下几种:
(1)抗菌细旦丙纶丝
其加工工艺分为抗菌母粒配置、纺丝及牵伸加弹三步法进行生产:
抗菌母粒制造:由于抗菌粉体的加入,加大了纺制丙纶细旦丝的难度,因此母粒的制造是很重要的工艺环节,该环节解决了粉体与丙纶载体偶联和均匀分散技术。如以特种沸石SiO2/Al2O3为载体,并与抗菌的Ag+、Cu2+、Zn2+ 等重金属离子反应,使金属离子均匀吸附到粉体里,选用适当的偶联剂和分散剂一起加入高速混合机内,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高速混炼一定时间制成丙纶用抗菌粉体,再将粉体与一定比例的聚丙烯料混合,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成形、切粒,即为抗菌母粒。在纳米粉体的纤维应用中,母粒化技术尤为重要,解决了这一问题,便使纳米粉体在细旦长丝纺丝领域的应用得以实现。
此外,要是抗菌聚丙烯切片具有高速纺丝的可纺性能,必须考虑分子量及其分布、熔融指数、母粒载体等技术指标,并调整到合适的加工工艺。
(2)无机抗菌聚酯纤维
无机抗菌聚酯纤维是通过共混法生产的另一种抗菌纤维。生产聚酯抗菌纤维的方法是首先制成纳米层状银系抗菌剂或含银无机沸石AgION含量较高的抗菌母粒,在纺丝时加入一定比例的抗菌母粒,通过共混纺丝手段,制成聚酯抗菌纤维或抗菌中空纤维。生产过程包括切片干燥工艺、纺丝牵伸工艺等工序。
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多家权威卫生单位测试和临床应用证明:抗菌织物具有明显的抗菌、消炎、除臭、防霉、止痒、收敛作用,可以完全杀灭接触织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淋球菌(国内流行株)、淋球菌(国际标准耐药株)、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等有害菌,洗涤100次后抑菌率仍达99.95%以上,对黑曲霉、黄曲霉、桔青梅霉、绿色木霉、球毛壳霉、等都有0~1级的防菌效(GB/T2423.16-1999)。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对人体无毒,能有效的预防沙眼、结膜炎、淋病、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前列腺炎、呼吸器官感染等疾病的传染,对防治脚癣、股癣、湿疹、汗臭、脚臭、皮肤瘙痒等有显著效果。
(3)防螨、抗菌多功能纤维
尘螨以人的皮屑为食,其身体大小在300微米左右,其粪便在10-40微米之间,这些尘螨及排泄物所含的诱发哮喘、皮炎或鼻炎的致过敏物质。北京洁尔爽高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采用SCJ-998高效防螨抗菌剂添加到腈纶纺丝原液中,纺丝得到防螨、抗菌纤维。其防螨抗菌性能经国家有关权威机构检测认为具有优良的防螨、抗菌性能,其中尘螨驱避率达到99%,抗菌率达到99.9%,对皮肤无过敏、无刺激性。防螨抗菌腈纶纤维的用途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纺织品以及混纺织物,包括服装、床上用品、床垫衬里、枕心、被芯、地毯、玩具、空气过滤网等制品。
- 锦纶单丝普通有光30D/1F27.05
- 涤纶单丝普通有光40D/1F14.55
- 涤纶单丝普通半光40D/1F13.05
- 涤纶单丝普通半光30D/1F12.05
- 涤纶单丝普通半光30D/1F12.55
- 涤纶有色FDY合股丝75D/24F25.04
- 涤纶扁平FDY三角有光150D/48F10.84
- 涤纶FDY三角有光60D/3F19.54
- 水溶纱60S待定待定待定33.04
- 维纶纱水溶纱待定45S×132.54
- 涤纶单丝三角有光20D/1F15.05
- 锦纶单丝普通有光30D/1F22.55
- 锦纶单丝普通半光30D/1F23.05
- 人棉纱紧密赛络纺针织50S自络36.54
- 混纺纱涡流纺涤/粘30S70/3028.54
- 混纺纱涡流纺涤/粘30S70/3027.04
- 混纺纱涡流纺涤/粘30S70/3028.54
- 混纺纱涡流纺涤/粘30S70/3027.04
- 混纺纱涡流纺涤/粘30S70/3028.54
- 混纺纱涡流纺涤/粘30S70/3025.54
- 混纺纱涡流纺涤/粘30S70/3025.54
- 混纺纱涡流纺涤/粘30S70/3028.54
- 混纺纱涡流纺涤/粘30S70/3028.54
- 混纺纱涡流纺涤/粘30S70/3028.54
- 混纺纱涡流纺涤/粘30S70/3028.54
- 混纺纱涡流纺涤/粘30S70/3028.54
- 混纺纱涡流纺涤/粘30S70/3025.54
- 混纺纱涡流纺涤/粘30S70/3027.04